伯庆对他的女儿一直很低调。和他交往这么久 很少听他提及女儿的情况。2002冬天 我跟伯庆在中国相遇 闲谈中才知道他的女儿王可被哈佛录取了 在座的朋友们吃一惊。我本人在中国接受的大学教育 在美国接受的博士教育 现在英国任教 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中、美、欧洲的教育文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王可提醒:《成长1+1》最新章节老爸评论:黄色的脸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139网▹盘更新,记住域名139disk●com♔(请来139网▹盘▹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何培养人才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于是我就开始追问伯庆的教女体会。过了不久 伯庆给我寄来了一个电子书稿 也就是现在这本书——《成长1+1》。

这是一本纪实文学 记录的是21世纪最初两年 一个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孩子的中学故事 但它涉及的教育问题意义深远。仔细阅读华裔孩子王可的成长经历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新世纪对中国教育文化的机会和挑战。

对我来讲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两个问题 其一 什么是21世纪的人才;其二 作为父母 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这样的人才。我认为21世纪的人才至少应该具备哈佛大学录取本科新生的三项要求: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与性格修养。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有志向、有信心及良好的自律能力。他们自信又谦逊 善于沟通又不随大流 具备独立的个性及自尊 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爱心 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良知。他们关心时事 具有国际化的眼光。也就是说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 伯庆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父亲。他从不强迫孩子学习 因为“学习是她自己的事”。他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家庭作业 只读一读她的学校报告”。这种为父之道 恐怕在很多中国家长看来似乎有些放任自流 但我认为 伯庆教会王可的是成为一个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质。

首先 伯庆教育她刻苦勤奋、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的重要性。他让孩子认识到“只要全力以赴 没有做不成的事” 有志者事竟成。他同时培养她的自我管理能力。书中说“有条理、有自律力、有动力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人生会大不一样”。

同时 伯庆教育她要自立自强 学会自己处理难题 培养她坚强的性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学会接受失败 承受失败”。伯庆要求女儿为自己选美去募捐 有意对她进行性格训练 让她“学到了谦卑 与人交往 学到了忍耐与坚定”。

另外 伯庆教给她处理压力的方法与态度 在工作与兴趣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把握好做事的度 学会放松。他还教她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要她在努力中学会放松 尽享生命之美。他要求女儿“有良知 关心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 “坚持真理 不随大流”。

孩子如何形成一个完整、健康与良好的人格 才是父母应该教会子女的东西 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伯庆能够使自己的女儿具备这些素质 完全取决于他吸收了中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教育理念上 伯庆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母 用王可的话讲 她的父母没有“成天要把孩子送到麻省理工或斯坦福 他们不强迫我走华人天才少年的路 他们只想让我在学校好好学习”。他们只希望孩子尽力 并不给她额外的压力。

他首先是女儿的一个朋友、帮手、参谋、教练 而非一个老板似的家长。他和女儿一起锻炼 一起聊天 做朋友 帮助她分担苦恼并解决问题。他管理孩子的方法平等而民主 对孩子充满信任与鼓励。大多数时候 他充当的只是一个帮手的角色 给予她关爱及不遗余力的鼓励。对于伯庆来讲 教育子女是一件人生乐事。

从教育方法上 伯庆利用了中国与美国教育文化的长处。美国教育文化的优点是充分鼓励个人创造力 培养独立的个性与自尊 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全面发展 形成完整的性格。中国的教育体制鼓励自律与刻苦 训练严格。伯庆吸收了两种教育文化的优势来教育孩子。人才不分国界 教育亦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吸取中西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长处去培养21世纪合格的人才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王可的故事为此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作为伯庆这种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成果是:王可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真诚正直、可爱善良的孩子。她不仅学业优异 而且性格健全;她关心他人疾苦 充满爱心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她处事冷静与从容 同时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她虽然在美国长大 却了解与挚爱中国文化 这一点难能可贵。

王可的文笔流畅感人、活泼可爱、幽默机智 我连读两遍 不忍释卷。王可具有同龄人鲜见的成熟与睿智 她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看法 书中常有隽语涌现。小王可写给她父母的那封信深深打动了我。那封信真情流露、切中要害 作为一个孩子 她竟深知为父母之道。这封信可以视为新世纪子女对父母的宣言 建议每个父母都应该认真读一下、想一下。

中国父母对教育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孟母择邻而居 三易其地。每个中国父母都对孩子殚精竭虑 呕心沥血。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出重大牺牲。但是 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的关键是充分接受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从王可的故事可以看出 父母之道在于平等 尊重、鼓励孩子 帮助他们 和孩子成为朋友 理解孩子的情感 倾听孩子的声音 绝不放弃对孩子的信任和信心 不断开发孩子的潜能。对他们要充满关爱 让他们愉快地生活、热爱生活 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 关注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尤其是人格的发展 教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我始终认为 人格的健康与完整是教育的核心。孩子能否长成一个身心正常、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功始于父母。做父母不是一件自然而然、无师自通的事 教育孩子先从教育自己开始 不合格的父母永远无法教育出合格的孩子。所以 要想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 先要学会做一个21世纪的父母。我想在此用王可的一句话呼唤中国的父母 “孩童时代只有一次 我们期待和父母共同经历这一美好时光。做父母不困难 难的是抓住机会成为伟大的父母。你准备好努力去做了吗?”

尹一丁

2003年6月于剑桥大学

尹一丁 祖籍东北 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 后赴美国留学 获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现任英国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管理策略及市场管理系教授。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成长1+1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王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可并收藏成长1+1最新章节老爸评论:黄色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