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这首看起来极其悲壮,无处不透露着萧瑟的诗是明代诗人于达真为长平之战而写。而说长平之战,自然是在说一个千古争议的人物。

那就是白起。

白起做为秦国大将,一生经历大小战斗无数次,据不完全的统计,他在战争中共歼灭了六国军队约一百六十五万人。

是一百六十五万人,不是一百六十五万的蚂蚁,也不是一百六十五万的猪。

在我们生活现在的世界里,这一百六十五万人或许显得一般,还没有每年因为疾病死去的儿童多。但大家应该了解的是,那时在中国战国时代全部的人口只有两千多万。

比例就是白起以一人之力便消灭了差不多百分之十的人口。

甚至于后世有传说说“白起死后转生为猪,杀猪时只要一拔猪毛,便可见白起二字。”由此可见,人们对其的憎恨是多么的强烈。

人们的憎恨的来源,是他光辉的战绩。

白起在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数十万人。后又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三十五万楚军,攻韩魏歼灭三十万,在攻赵先后歼灭赵军六十万。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而胆寒。

其中最惨烈也是被千古争议的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卒四十万的事情。

战国时期晚期,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大举攻韩。韩王异常恐惧,谴使入秦,表示愿意献上党郡求和。但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意献地入秦,为了促成韩、赵两国联合抗秦,他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王目光短浅,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贪利受地,将上党并入自己的版图。秦昭王大怒,命左庶长王乾率军攻打上党。上党赵军不敌,退守长平,赵王派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以图夺回上党。

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强赵弱,赵军连战皆负,损失较大。廉颇鉴于实际情况,及时改变了战略方针,决心转攻为守,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固守,以逸待劳,使秦军钝兵挫锐陷于疲惫。廉颇的这一手段发生了效益,秦军的进攻势头被抑制了,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不决。

为了打破这个不利的僵局,秦采用离间手段,派人携带千金去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说廉颇防御固守,是快要投降秦军的表现,秦军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不谙军情的赵王本就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摸棺诡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时白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时白池并收藏摸棺诡谈最新章节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