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入川建国立业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至黄河,南到湖广,西至陕西、四川,东到安徽,都成了农民军驰骋活动的地区。湖广、江西,是明王朝“江南财赋之地”。南京是明王朝的陪都。所以明政府急命凤阳巡抚马士英率重兵扼守长江下游;命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即刻训练水陆新军,保卫南京;又调主力左良玉率部入驻。明朝的这一部署,为张献忠在江南的发展设下了难以取胜的障碍。

十二月,李自成正在陕西攻城略地,筹建大顺政府,吸引着明政府的注意力。

张献忠率部回到荆州,与老回回马守应重修旧好,联合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实力。这时两支部队合起来,号称60万人。明湖广监军黄澍对其下一步如何行动忧心忡忡,既害怕袭击南京,又担心汉阳不守,更为入川忧虑。此时,在川东防守的明主将是已被撤职的四川巡抚陈士奇,暂留重庆,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还在川北,未能到任,加以粮饷匮乏,士气低落,作为川东门户的十三隘口防务极为薄弱。为此,张献忠决定再次入川。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正当李自成在西安隆重庆祝大顺政府成立与挥师东进,直逼京师之际,张献忠的部队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的情况下,再次进入四川,攻占夔州,直抵万县。

此时,李自成的实力与声望都在张献忠之上,但张献忠对李自成这一切打心眼里不服。张献忠何去何从?他与他的谋士们在认真地思考,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判断,迅速作出选择。曾经考虑率兵南下,在江南地区创建基业,由于充分估计到向长江下游地区发展的难度,此种情形,与李自成在襄阳的战略决策颇有相似之处,最后决定入川建国立业。

这一决策的制定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谋士汪兆龄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是:“江南不可作为建国立业的基地。若欲改号正位,养威蓄锐,莫如秦、蜀。然而欲取秦,必先得蜀以为根本。先固根本,然后北伐,四征天下,即可夺取天下。”张献忠还是下不了决心。究竟如何为好?汪兆龄提出:“可用占卜来决定。今大王既然疑而未决,臣请占卜。”张很赞成这一做法。于是,由汪进行占卜。他先以下江南事进行占卜,不吉;继以上西蜀事占卜,大吉。汪说:“人心固合天意也。请王不要再怀疑了。”这是无奈的选择,可也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诚然,江南经济发达,是国家的经济重心,财政的主要来源。晚明以来,虽然也有过战乱,但都是短暂的,商品经济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都城,有着与北京相同的中央机构设置,集中有大批高级官员,又有相当数量的重兵防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狡黠的张献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王兴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兴亚并收藏狡黠的张献忠最新章节千秋功过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