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与胡适的交往 李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忘不了在少年时代读到《胡适文选》时的兴奋 从那时起 他以崭新的姿态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他忘不了1952年10月1日那一天 他在台中车站将2000字的长信投递给胡适时的激动 那时他才17岁 对未来已有了无限的憧憬;他忘不了迷上胡适后开始写下的一篇又一篇关于这位思想导师的文字 那里包含着他对这位贤者的由衷的崇仰;他忘不了在钱思亮家中与胡适那次融洽的长谈 从那时起 他产生了一系列宏伟的写作构想;他忘不了在军营里关于胡适的恶梦和长考 那种种迷惑、矛盾与狂想……他跟胡适只小谈过三次 一次在台大医院、一次在台大文学院门口、一次在中央研究院 此外 除了写信 并无多少实际来往。胡适一共写过三封信给他 还写了一副字 并送给他照片和书 在他穷困之时又送过他一千元钱 然后是《播种者胡适》引起的风波 中西文化论战的硝烟……这一切就像过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一一闪过。他又想到了胡适给赵元任的那封信 自己并没有朝胡适“弟子”的方向努力 这在胡适那里未尝不是一种遗憾。如今 胡适去了。他想 在这云龙聚会的时代里 他要做一些比任何人都识其大者的事情 他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追念胡适 这位曾经名震金瓯的思想巨人。

在全岛悲痛哀悼胡适之先生的时刻 李敖开始了他进一步的思考。三天后 他在给王尚义的信中说:“老胡死 我还没时间来哭他 我一直忙着在纪念他的工作上尽点力量 反应理智一点 也许适合我的性格。”两周之后 李敖写下了哀怨并重的讽世之文《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 于3月1日出刊的《文星》第53期上发表。这是一期“追思胡适之先生专号” 同期撰文的还有陈立峰、毛子水、梁实秋、叶公超、徐复观、黎东方、胡秋原、蒋复璁、王洪钧、余光中等人。李敖的文章发表后 立刻又招来非议 一位署名刘星的作者在1962年3月13日《新闻报》上撰文《文章忌刻薄》 批评李敖的文章“尖酸而刻薄” 是对胡适的“冷嘲热讽” 是“富有恶意的‘游戏文字’” 是一篇“无益于世道人心 污辱一代学者的文章” 认为李敖“实在缺乏儒者的气质及士人的仪态”等等。随后 李敖卷入了“谁是文化的播种者”的论战漩涡之中。

这一年的12月17日下午 李敖与萧孟能赴南港 恰遇胡适冥寿 李敖来到了胡适的墓地。这里已有很多人 李敖签过名后 周围的人纷纷议论:“李敖来了!”

在李敖眼中 胡适的坟设计得不佳 阴阳怪气的。李敖参观了胡适住所 看了胡适的全部衣物 并吃了一块蛋糕。他在胡适的书架上看到了四年前自己送给他的书 想着当时见他的情景 不禁生出物是人非之叹。他暗暗思量:胡适走了 我能为他做些什么?他想到了清朝的学者崔述 这位以疑古闻名的大师生平只收了一个弟子 这个弟子与他见面后两个月 他死了。弟子把他所有的著作出版

◂本书作者陈才生提醒您《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在139*网盘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139disk.com◂(请来139*网盘*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倾家荡产不说 连儿子都不要了 只要老师的著作能流传下去。这种薪尽火传的工作是那样微妙 他不需要一堆人 而只是那么一个半个 便单线地完成了。而如今 胡适去了 谁来传播他的思想?谁来继承他的衣钵?他感到自己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李敖这个人(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陈才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才生并收藏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李敖大事年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