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观念后来结晶为李敖的爱情理论 在他的《张飞的眼睛》、《关于“三情之书”》等文章中有了更加系统的表述。什么“爱情是不盲目的”、爱情是“纯快乐”、“爱情是灵肉一致的”、“爱情是会变的”、“爱情是要技巧的”、“爱情是唯美的”等等。其中不乏大胆的立论 但与当时台湾社会的文化氛围实在是难以合谐相融。

在大学毕业时 李敖的情爱观念已基本定型 他在日记中写道:

看到莫宜春的照片 使我起了一个很大的感想 我发现我毕竟是文人!一个太理想主义的文人!感情在游移之间 又趋向“一片冷香唯有梦”的境界。我知道我是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 我实在是百分之百的一个博爱主义者 我不知道爱谁是好 但我知道我绝不能满足一个 绝不能从一而终的。还有 我已深知“爱情的超时间主义” 并且深信它 或一瞬 或永恒 或十天 或半月 我又拈出“爱情的超现实主义” 何必深识或厮守呢?我永远是一个落拓而不自怜的人 永远是电影与萍踪般的超现实。①

可以看出 他原有的那种“古典”的真爱已化作不可复得的美好的鸿泥 他不再去认真地对待了。不仅玩世 而且玩情。爱情只是为了轻松 只是为了愉快 其他不再考虑。正如他在1958年10月20日所写的一首诗:“三月换一把 爱情如牙刷 但寻风头草 不觅解语花。”“解语花”系知心用典 乃美女之喻。当年 唐明皇携嫔妃贵戚于金秋至太液池畔赏莲 但见池中白莲盛开 其艳无比

▾陈才生提醒:《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李敖大事年表(17)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139。网盘更新,记住域名139disk.com▾(请来139。网盘。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左右赞羡不已。唐明皇手指杨贵妃对左右说:“此花怎及我的解语花!”李敖引用此典意在表明 他不再去寻找那种红颜知己了 男女情爱不过逢场作戏而已。这种观念与常人所遵崇的永恒爱情自然相去千万里了。他在毕业后给同学的信中写道:“我对顺手牵羊逢场作戏的扯扯还感兴趣 可是要论及婚姻 我就怕了。”①这种爱情观具体表现在行动上便是:只重过程 不重结果。为了减少“麻烦与营扰” 当分手时就分手 决不藕断丝连。就像他后来诗中所写的:“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 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 我只偷看你一眼。”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李敖这个人(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陈才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才生并收藏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李敖大事年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