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相携一生

说到这里,我还想给你们讲一个对我产生很深影响的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那就是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先不要拒绝我讲这个故事,更不要以为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的爱情是索然无味的,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爱情交响乐中光辉的一章,与他的学说一样,可以载入人类的史册。

可以说,爱情所具有的一切美好的因素,在他们俩的爱情里几乎都得以充分的体现:永恒、美好、忠诚、相守、浪漫、幸福……他们携手走过了四十个年头,直到燕妮离世。

这是一个冲破世俗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这又是一个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爱情。

一位出身名门望族并被当地人公认的美丽姑娘和一个出身穷律师家庭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勇敢地相爱了,且义无反顾。迥然悬殊的家庭背景,是他们首先遇到的世俗障碍;燕妮比马克思年长四岁,又成为另一道世俗障碍,但这些都被他们一一跨越了。在他们看来,相爱是两个人心灵的共鸣,而不是社会地位和年龄问题的附属。但在那个时代,他们相爱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即使他们的爱终于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理解而被认可之后,他们也只能秘密地订婚而不能将这幸福的消息公诸于众。在相恋的七年里,他们除了要承受来自社会和亲属出于俗见对他们施加的思想压力,还要承受因别离带来的思念的痛苦和牵挂的忧虑,同时他们还要共同经历反动政府的政治迫害和无情打击,……但他们却以爱的力量所产生的非凡勇气和智慧,在为争取幸福的努力中,彼此相爱、彼此忠诚而始终不渝。

有人说,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可称得上是一曲浪漫主义的凯歌,我想,这种评价并不全面,他们的爱情不仅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还有着沉重的现实主义旋律,这才构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者马克思和一个伟大的女性燕妮的传世的伟大爱情:

年轻的他们是因为马克思的姐姐而相识的。燕妮是马克思姐姐的朋友,所以,他们常在一起玩耍。他们一直无拘无束地如朋友一样相处着,但一切因马克思要离开家乡去波恩读大学时开始有了变化。

马克思临行之前的一天,威斯特华伦家里举办了一场晚会。晚会上,燕妮身穿一件带有短披的、一点也没装饰的淡黄色凡而纱连衣裙,平常那蓬松的、有点儿披散的头发这次抿得特别平整,从中分开,向上面梳着,在众多的姑娘里面显得格外的美丽而高雅。这不同往日的装束,竟使马克思没有马上认出眼前的美丽姑娘是燕妮,而当他后来认出是燕妮时,心里立刻想到了古代日耳曼传说中美丽的希腊女神和女皇,心里充满了爱慕。

晚会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课桌上的玫瑰(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曾宏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曾宏燕并收藏课桌上的玫瑰(全文)最新章节第二版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