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孟小冬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紧要启事”。启事首发于1933年9月5日的《大公报》上,接着又连续刊登了两天。从启事内容和语气上都可以窥见她仍然愤愤不平的内心。

或许“紧要启事”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使孟小冬一直郁结在胸的怨气得到了渲泻。她的心情一下子明朗了很多。在“启事”公开20天后,她重登舞台。在北平的吉祥戏园又唱《四郎探母》。她和梅兰芳第一次合作,唱的就是这出戏。她没有因为如此就拒绝这出戏。这次,和她合作的旦角是坤旦李慧琴。同时,她刚拜的新老师鲍吉祥也在剧中串演杨六郎,曾长期辅佐梅兰芳的名小生姜妙香配演杨宗保。可以说,在经历了感情失败后,从此,孟小冬正式复出。

天津的明星大戏院得闻孟小冬复出,盛请相邀。孟小冬邀约了名净侯喜瑞,名丑萧长华等赴津,演出于明星大戏院,三天的打泡戏分别是《四郎探母》、《珠帘寨》、《捉放宿店》。这次在津演出期间,又经沙大风介绍,孟小冬拜有“汉口谭鑫培”之称的谭派名票程君谋为师。在演完一个周期之后,她潜心求教程君谋。然后,她又演一期,三天的打泡戏就是经程君谋指点过的《失空斩》、《捉放曹》、《洪羊洞》。这三场戏,由程君谋亲自为她操琴。

此后两年,孟小冬断断续续在平、津两地演出。之所以说“断断续续”,是因为她的身体日渐衰弱,胃的毛病日益加重。加之时局不好,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已昭然若揭,人心慌慌,市面不振,娱乐业更是萧条。

在上海的梅兰芳,演出也大为减少。他甚至有时间跟随一个英国老太太学习英语口语和语法,每周学习两次,分别是周一和周三下午。从1934年春天开始,他就开始为赴苏联访问演出做准备了。

自访问美国后,梅兰芳对世界的了解大大进了一步。为使眼界更加开阔,也便于日后将京剧拓展到欧洲,他萌发了旅欧之念。从美国返回北京后,他又去拜访胡适,一是汇报在美演出情形,另外便谈到拟去欧洲的计划,还是希望胡适给予指点。胡适很赞同他的想法,他劝梅兰芳请张彭春先往欧洲走一趟,作一个通盘计划,再做决定。

就在梅兰芳踌躇满志地准备欧洲之行时,“九•一八”事件爆发,国内局势急转直下。梅兰芳不得已,于1932年离开北京,南下上海,旅欧计划只得缓行。然而,他的弟子、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却于1931年深秋抛下国内的一切,只身去了欧洲五国。他此行的目的并不像梅兰芳数次出国那样以演出为主,而是专门考察欧洲戏剧。归国后,他写了一本《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其中包含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李伶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伶伶并收藏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最新章节齐如山劝走,梅兰芳却留在了大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