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弦的文章到此为止,那么远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他在明确指出“但非事实”后,又详细谈到此说究竟因何而来。原来,《凤还巢》初演时,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的确亲临中和戏院,观看该剧。戏过半,他突然想起询问身边的教育部某司长:“这出新戏我们审查过否?”司长说:“尚未。”刘哲便说:“可调取原本来略加修正。”

当时,刚出笼的新戏是要经教育部审查的。次日,司长命“通俗教育会”给梅兰芳发去一函,要求将原剧本尽快送至“教育会”审查。“通俗教育会”是教育部的一个分组织,司长兼任该会会长。函发出十日,“教育会”并未收到梅兰芳的回复,更不见剧本,便有些恼火,遂将原函全文刊登在报纸上。“报纸披露此事后,日本某评论家即抓为题目,加以评论,‘教育会’又致函某日本评论家,与之辨正,遂致问题。”

这位日本评论家与“教育会”辩争的焦点在于“审查”和“取缔”的区别,可能他的意思是“教育会”名为“审查”,实则找茬“取缔”,而“教育会”则反驳,称“审查”就是审查,与“取缔”是两回事。如此热热闹闹的辩来争去,传言便纷纷而起,说梅兰芳有意对抗教育部之命,教育部因而将取缔《凤还巢》,甚而取缔《思凡》、《琴挑》等剧。

梅兰芳没有回复,并非他致教育部之命于不顾,就他的性格与处事原则,他也绝不会有意那么做。根本原因是他压根儿就没有收到“教育会”的函。当他在报纸上看到此函后,大惊失色,忙叫人四下找寻,却在中和戏院找到了原函。原来此函被误投到中和戏院,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样一封公函,而梅兰芳此时已移师开明剧场演出,所以没有及时收到该函。

找到公函后,梅兰芳立即回复“教育会”,说明原因,并表示道歉。同时,他让人将剧本送到了教育会。仅三天后,“教育会”就将审查过的《凤还巢》剧本交还给了“承华社”,上面只对程雪雁的台词作了小小的修正,其余均未加改动。有人随即问梅兰芳如何看待“教育会”的修改,梅兰芳说:“此戏慈先生的丑小姐,跟《凤筝误》差不多,没有什么。”

朱弦在文章中最后说:“‘通俗教育会’改得也好,盖所谓有伤风化,殆慈瑞全打诨太过,梅所饰为贞女雪娥,谈不到有伤风化也。”

如果说因为《北洋画报》的主持人是冯幼伟的侄子冯武越,而有意偏袒梅兰芳,特地请人出面辟谣的话,那么,不要忘记该报的经济资助人是奉系的张学良将军。从该画报里既有梅兰芳这边的人,又有奉系那边的人来看,《〈凤还巢〉问题》这篇文章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及公正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李伶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伶伶并收藏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最新章节齐如山劝走,梅兰芳却留在了大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