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孟小冬在天津只演了十来天,但受欢迎程度丝毫不逊于当年。她的艺术才华固然令人称道,她特立独行的行为举止,也引人关注。唱戏时,她着男装,戴髯口;生活中,她也着男装,而且不施脂粉。小女子的娇美,衬上帅气逼人的装扮,为她平添了英武之气。听完她的唱,看完她的演,戏迷们过完了戏瘾,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向她和梅兰芳的关系。对此,她拒不吐露一星半点。联想到不久前梅氏夫妇抵津,如今孟小冬孤身一人抵津,他们的关系显得更神秘了。

梅兰芳万万没有料到孟小冬会不告而别独赴天津,而且还粉墨登台大唱了一把。原本,他喜欢她,除了美貌、才华,还有就是较强的个性。然而这时,他认识到,个性有的时候是和“倔强”“任性”“耍态度”“使性子”等联系在一起的。他很无奈。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能够体会到孟小冬内心的怨气。他知道,他无意中的行为,伤了她。于是,待孟小冬返京,而且没有返回爱巢直接回了娘家后,梅兰芳主动去把她接了回来。

人是接回来了,但不可否认,他俩关系的那片阴影又扩大了一些。梅兰芳刚刚安顿好“后院”,“前院”又失火了——1928年春,他遭遇了《凤还巢》“禁演”风波。这让他因家事而有些阴郁的心情雪上加霜。

京剧向以历史题材为主,且多是悲剧,喜剧偏少。有喜剧色彩的戏多是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应工的玩笑戏,而闺门旦应工的喜剧就少之甚少了。梅派代表剧目之一《凤还巢》就是一出闺门旦应工的喜剧。该剧情节曲折,妙趣横生,执笔者仍是齐如山。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有“京剧《凤不巢》曾被刘哲禁演”的传说。《舞台生活四十年》(1986年再版)最后一节的“按”里这样说:

《凤还巢》就是在中和园首次上演的。当时正是张作霖当大元帅的时期,

奉系人物因“奉”“凤”同音,忌讳这出戏,当时的教育总长刘哲曾托人带话

最好不演《凤还巢》。

许姬传、刘松岩、董元申著《梅兰芳》(1987年版)一书里有关《凤还巢》这样写道:

1928年4月6日,《凤还巢》在北京中和园上演。当时奉系军阀们因《凤

还巢》剧名与“奉还巢”同音,竟由奉系教育总长刘哲出面,以所谓“有伤风

化”的罪名禁演了这出戏。喜剧变成了禁戏。后来《凤还巢》在人民的支持下

,终于恢复了演出,那风趣的剧情和优美的唱腔,也才得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成为各剧种竞相移植的喜剧剧目。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李伶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伶伶并收藏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最新章节齐如山劝走,梅兰芳却留在了大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