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梅竹芬的早逝 最悲伤的自然莫过于梅兰芳的祖母陈氏 她痛心地说:“竹芬是累死的 因他忠厚老实 什么累活都叫他干。”因此 她对班主有些怨恨。竹芬出殡那天 班主在灵前痛哭流涕 陈氏心里想:“你们恐怕不容易再找到这么一位好说话的角儿了。”

梅家只有梅巧玲一人在京 巧玲生了两个儿子 二儿子梅竹芬英年早逝 加上长子梅雨田一生无子 而梅竹芬又只有梅兰芳一个儿子 所以 人丁不旺 传承也就很单一。

孟家却不一样。老孟七和其兄孟六都工武生、武净。老孟七育有七个儿子 除了七子未入戏界外 其余六个儿子均从事戏曲。

长子孟鸿芳 幼随父习武生 后改工文武丑。民国初年 他在上海搭麒麟童周信芳的班 常演《小上坟》、《杀子报》、《串珠八出》等戏。更多的时候 他跟周信芳合作演出。

次子孟鸿寿 幼年因病导致发育欠佳 两足内翻 有点跛行。老孟七有意让他司鼓、操琴 后来成为鼓师。不过 他好胜心强 非常好学 武艺竟然也不输兄弟。由于他长相怪异 不仅矮胖 而且“头大如斗 腰阔数抱” 因此 他很聪明地选择工丑行 最终由鼓师转行成为丑角 擅演《花子拾金》、《戏迷传》、《盗魂铃》、《傻子成亲》、《猫狗告状》、《洞房献佛》、《水底大》、《强中强》、《十八扯》等。他嗓音宏亮 不仅擅长生、丑行 也能唱旦角戏 而且还积极排演新戏 因此一时成为众戏班争扮的好角 终成名丑。他自称“第一怪”。

三子孟鸿荣 也就是“小孟七”。他之所以有此雅号 是因为他最像老孟七。当然

◢喜欢看李伶伶写的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_梅兰芳的家世背景清晰明了(3)吗?那就记住1。39网盘的域名139disk◐com◢(请来1。39网盘。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个“像” 不仅是长相 更有技艺。也就是说 在他的身上 最能体现老孟七当年的风采。其实 他幼年学的是武旦 师从王庆云。老孟七为什么让小孟七以武旦开蒙 不得而知。不过后来 小孟七还是转入了“正行”。在老孟七于“小金台”科班任教习期间 小孟七进入该班 转学武生、武净 也学老生戏。不仅如此 他还擅长编剧 编演过《鹿台恨》等剧。

老孟七六个从艺的儿子中 只有四子孟鸿祥不是登台唱戏的演员。正如梅家出了一个场面一样 孟家也有一人从事戏曲音乐 他就是孟鸿祥。

孟家第五个儿子 也就是孟小冬的父亲 孟鸿群 因排行老五 人称“孟五爷” 工武净和文武老生 擅演《铁笼山》、《收关胜》、《艳阳楼》、《通天犀》等剧。民国初年 “伶界大王”谭鑫培受聘南下上海演戏 孟鸿群有幸和谭鑫培合作《连营寨》 饰演赵云 深得谭老板赏识。这是他一生最为自豪的经历。跟他合作最多的沪上名角儿是周信芳 他们曾合演过《大名府》、《宋教仁遇害》、《要离断臂》等。

六子孟鸿茂是老孟七继室所生 也出科于小金台班 初学花脸 后改工文丑 曾和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合作过《小放牛》 和名老旦龚云甫合作过《钓金龟》 和四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合作过《戏迷传》等。在丑行 他也算首屈一指。30年代 他曾应丽歌唱片公司之邀 灌录了一张旨在宣传禁烟的《烟鬼叹》唱片。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李伶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伶伶并收藏梅兰芳和孟小冬:还原梅孟之恋真相(全文)最新章节齐如山劝走,梅兰芳却留在了大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