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紧凑的修学生活,一般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可惜振国,自小就是干农活,一路都是艰苦过来的,所以,对这种劳身劳力的寺院修学生活,到时习以为常。相反,如果什么都不做,他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

清凉寺这种勤劳以养身体,读书以养心智的修学生活,就是传统书香门第盛赞的耕读生活。这种耕读生活是由唐朝百丈怀海禅师系统完善的,后世称为“丛林规则 。

据说,怀海禅师因居住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学外,必亲自劳动,勤苦耕作,对生活中琐碎事务,从不肯假手他人。

后来,百丈禅师年老,但他仍然每日坚持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临井担水。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些粗重的杂活,就纷纷劝师父安享晚年。

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是啊!生命在于运动。不运动,哪有生命?弟子们还是不忍师父劳苦,于是将师父所用的斧头、扁担、锄头、水桶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杂活。

百丈禅师无奈,却从此不吃饭,弟子们焦急地问师父何以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既不劳作,如何得食。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又将农具交给师父,让师父随众做杂活。百丈禅师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⒅[韩]李恩成提醒:《医道》最新章节19、焦虑性脱发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139网▴盘更新,记住域名139disk◔com⒅(请来139网▴盘▴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的农禅精神,也就成为丛林修学者的千古楷模。

人们常以为寺院只是那些逃避责任之人摒绝尘缘的避难所,其实,懒惰避世者有之,真修实证者更是不乏其人。真正的寺院,是修学的道场,精进的天堂。

曾经有人,心想打坐念佛,隐居深山,这与佛家出世,善度众生之旨相违,于是有人叩问五祖弘忍大师说:“学道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

弘忍大师,即六组慧能的师父,乃淡然回答道:“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世,坐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自然,习医修道,置身于清净之地,摒弃杂念,制心一处,容易有成。曾振国从今天开始,真正步入了清修的生活。不避劳苦的美好品质,让他将来在清凉寺中如鱼得水,所谓功在少年。

可见少小时养成勤习劳苦的作风,终身都受益匪浅。胜任常以劳苦为福,以安逸为祸。这个道理,小振国现在当然不会明白,可从劳苦之中,他都能发觉共同的巨大乐趣。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医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韩]李恩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韩]李恩成并收藏医道最新章节19、焦虑性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