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西顿动物小说

∷椋鸠十动物小说

∷沈石溪动物小说

∷小鹿班比

∷夏洛的网

∷吹小号的天鹅

∷时代广场的蟋蟀

∷小恐龙系列丛书

∷柳林风声

∷小猪唏哩呼噜

∷狗来了

孩子与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最近读到一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那是一位法国小女孩蒂皮与她的动物朋友们的影集。书里的照片真是让人惊叹,小蒂皮与那些在我们看来最狂野、最强壮的动物厮混一处,轻松自在,她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小狮子吮吸着她的拇指睡得很香……不过除了小蒂皮,其他的孩子可不要轻易去尝试,大人更不要想。因为小蒂皮是在野生动物堆里长大的,那些野生动物就如同她的家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所有我认识的女孩子都是家养的,只有我是例外,我是野生的。”

每个民族的童话和民间传说中都少不了动物。故事里的动物常常会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有时说的是兽语,人一般听不懂,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当人忽然能听懂兽语的时候,往往会有重大的变故发生。有时候动物也会说人话,甚至像人类一样生活,这时候它们已经不是真正的动物了,只是“披着动物皮的人”。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接受“动物会讲话”的故事。他们没有大人那么“开化”、“文明”,他们倾向于把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同类。我女儿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她的“散步”是在小区里到处爬行。有一次,她趁我不注意,爬去与一只小狗亲近,用鼻子顶小狗的鼻子,小手去抚摸小狗的脸。我发现时,吓了一身冷汗,赶紧把她抱起来,制止了这次“零距离”接触。如今女儿四岁了,她见到小狗还是很开心,只是总要躲到安全距离之外。孩子长大了,懂得动物是一种异类,知道与它们应该保持一点距离,还有一丝敬畏。

达尔文告诉我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们的确与动物是同类,至今还保持着亲缘关系。我们比那些亲戚多了一些文明。

不过,“文明”确实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自己是至尊的主人,那些穷亲戚只是弱智的低等族类,我们有权力决定它们的命运。如果这种想法也是“文明”的一部分,那么我希望至少孩子们不要那么急于“文明”。

彼得·潘说:“每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信仙人’,就有一个仙人在什么地方落下来死掉了。”同样,当每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相信动物会说话”,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39网盘只为原作者阿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甲并收藏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最新章节漫画故事(4)